原创 青海"管家婆四肖八码期期稳准沙戈荒"面积小了,产业大了
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公里
青海摸清“沙戈荒”发电潜力(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近年来,青海在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光伏治沙,让曾是不毛之地的戈壁荒滩成为光伏产业聚集的“金窝窝”。经过摸底,青海明确,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公里。当地将推动相关工作提速提质,促进光伏发电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
翻过青海省西宁市以西的日月山,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折道向南,翻过南山山脉,共和盆地就出现在眼前。
冬日的共和盆地,大雪盖不住黄褐色的草山底色,如今,又增添了一抹颇具“未来感”的色彩:光伏蓝。高原的正午,阳光晃眼。这片位于塔拉滩上的蓝色海洋,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从空中俯瞰,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构成巨大的蓝色拼图,从数十里外依然能看见来自光热塔的耀眼光芒。
既挡风又涵土,荒滩成了绿草地
作为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塔拉滩的风沙治理一直是难题。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为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白天刚种下去的苗,刮了一夜风,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青海省治沙试验站高级工程师赵雪彬回忆,在西北风作用下,流沙向东南方向侵袭,沙珠玉乡1.6万亩耕地常年遭受风沙侵害。
数十年来,当地林草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采取黏土沙障、草方格沙障、乌柳柠条齐上阵的办法,大风吹倒继续栽、一任接着一任干,构建出一道由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组成的绿色屏障。
行走在共和县铁盖乡的塔拉滩上,总能远远地被一束耀眼的光柱吸引,这就是热熔盐光热塔。即便在白天,100多米高的塔顶耀眼的光芒依旧让人惊叹。在其下方,成片的巨型蓝色光伏板正源源不断向上输送光能。
如今,这片曾是不毛之地的戈壁荒滩,成为光伏产业聚集的“金窝窝”。除了经济效益,光伏给这里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日益凸显。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建成光伏园区后,该区域的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度达80%。“光伏板的遮挡有效避免阳光直射,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加上光伏板定期清洗时的渗水,为草的生长提供条件。”海南州自然资源局局长何香龙多年在林草系统工作,他对这个数据很有信心:“治沙的根本是挡风、涵土,光伏板大面积铺开后,可以起到挡风作用,板下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滩就有条件变成草场。”
目前,海南州已在塔拉滩建成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项目。曾经荒漠面积达674平方公里的塔拉滩,一举“逆袭”成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以此为基础,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江河源生态保护与治理引领区”“高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样板区”。
蓝板下长青草,“光伏羊”能卖好价钱
“一开始看到这么多光伏板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连锁反应。”何香龙坦言:“光伏产业不仅带来了治沙的奇效,还让原本草畜失衡的养殖业迎来了新的曙光。如果按照产草量70%可利用来算,年产草量达到11.8万吨,可满足近8万只羊采食。”
海南州的牛、羊肉在当地颇具名气。但长期以来,草畜失衡一直是制约当地养殖产业发展的痛点。“没有那么多饲草可供羊吃,自然会影响养殖产业的发展。”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杨国柱说。
“‘光伏草’一直能吃到11月底,免费的!”铁盖乡马汉台村党支部书记尕玛仁青说,一般,到了冬季,大伙儿才会把“光伏羊”赶回村。“经过农牧局和乡镇协调,我们村分到了7400亩地的光伏草场。以往,我们佳兴藏系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900多只羊每年光饲草就需要花费20多万元,有了‘光伏草’,单2024年就省下13万多元的饲养费用。”
但有了“光伏草”,也不能一拥而上。海南州就近科学规划“光伏生态牧场”,在沙珠玉、恰卜恰、铁盖等5乡镇14个村与黄河水电、大唐、国能等10家光伏企业共建光伏生态牧场14个,养殖规模达1.3万只,还有在建光伏牧场17个。
“恰卜恰镇有两个村也纳入了光伏生态牧场的范围,这两个村靠近龙羊峡,以前放牧需要去隔壁村‘借草’,容易引发草山纠纷。”恰卜恰镇镇长李毛扬忠说:“有了生态光伏牧场,群众能就近放牧,对巩固脱贫成果、稳固基层治理也能起到作用。”
铁盖乡马汉台村的光伏生态牧场,就位于国家能源集团青海海南州公司青豫二期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旁。2023年以来,当地在光伏电站旁,就近为马汉台村建了4个羊圈,旁边还有简易板房,牧民可以就近休息、照看羊群。“今年羊肉价格下行,我们贴上了‘光伏羊’的标签,每斤比当地其他羊多卖5元钱。”尕玛仁青言语中颇感自豪。
2024年11月21日,青海通过打造“光伏羊”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组织开展高原天路飘香“光伏羊”进京暨牦牛下江南活动,向光伏国企、央企和北京、江苏、天津、四川、河北、深圳等地输送农畜产品300余吨,金额达1700多万元。
摸清建设底数,持续治理“沙戈荒”
尝到“光伏治沙”的甜头,2024年底,青海省印发《光伏产业林草沙地利用区划报告》,全面盘点沙漠、戈壁、荒漠资源家底,将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细分为鼓励发展区、适宜建设区、符合发展区,指导促进各地光伏发电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
“我们结合绿色能源相关发展规划,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行集中攻坚,详细摸清林草沙资源分布实数,扣除了‘三区三线’、红线及不适宜地块,复核了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着力解决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规划布局不精准、选址落地不细致、前期工作滞后等问题,并开展建设项目生态适应性评估,确定了光伏产业适建区域。”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杜平贵说。
目前,青海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769万千瓦,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两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一方面是清洁能源产业协同落地比较给力,另外一方面是沙化土地面积很大,两者‘一拍即合’。”杜平贵介绍,经过摸底,青海明确,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公里。
光伏治沙、光伏养羊,一系列积极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正反哺青海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从塔拉滩往东北方向100多公里,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厂房林立,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标准化车间屋顶。在位于园区内的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彬正在指挥平台实时查看各项数值是否正常,他说:“我们产的单晶棒就地进入园区下游产业,省了不少运输成本——100多公里外的塔拉滩光伏基地就能用得上。”
目前,青海省西宁市已经形成“光伏一条街”,光伏“链条”入驻企业达26家。“我们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上门招商,相继引进聚集了光伏制造及配套企业20多户,形成了‘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西宁市委常委、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南海晏介绍。
数据显示,青海省荒漠化、沙化土地5年间分别减少132万亩、159.45万亩。“需持续激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治沙作用。我们将推动光伏产业使用林草沙地审核审批工作提速提质,促进青海光伏发电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持续蹚出一条‘光伏+生态+农牧业’的生态治理路径。”杜平贵说。(本报记者 乔 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11 版)
国金宏观赵伟团队分析称,9月CPI同比增速回落受基数拖累明显,食品、非食品涨价双双不及预期。分项中,食品价格涨涨0.3%较上月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均值的1.2%,与猪肉、鲜果等供给充足等有关;非食品价格上涨0.2%,与上月涨幅持平,低于同期均值的0.3%,与暑期出行减少带动部分服务价格回落等有关。
4。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等事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平等享受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在研发费用、专职研发人员数量、购置设备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采取“平台+园区”、“机构+企业”的共享开放合作发展模式,建设国别产业合作园区。
17。创新物流运输服务模式。推进公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探索建立符合沿边地区多式联运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规则标准,加快与国际联运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推动多式联运规则标准“走出去”。探索赋予运单物权凭证功能,为有关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实践支撑。探索开展基于铁路运输单证的金融服务。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中欧班列,有效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支持搭建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航路航线网络衔接,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并结合乌鲁木齐机场、喀什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建设需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培育发展国际航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