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终特稿)香港2024:聚才兴港 共绘新篇2024澳门天天六开彩免费资料
中新社香港12月29日电 题:香港2024:聚才兴港 共绘新篇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刘大炜
“从高处看香港美景,(我)永远都看不厌。”岁末年终之际,现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斯诺克名将贾德·特鲁姆普宣布已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成为香港居民,他受访时不吝表达对香港的赞赏和喜爱。
2024年,包括特鲁姆普在内的国际一流人才纷至沓来,为香港引才、留才、用才良性循环的这篇大“文章”写下生动注脚,亦证明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诸多措施卓有成效。
引才:广纳贤才提升竞争力
在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的连续三年施政报告中,吸引人才措施着墨颇多:2022年公布“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等措施;2023年提出将香港建设成“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未来人才摇篮”的目标;2024年提出优化“高才通”计划,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截至今年11月底,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近42万宗申请,批出逾26万宗,已有17.5万人携同家属来港。
“相关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广纳香港发展所需人才,丰富本地人才库,提升香港竞逐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巩固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地位。”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说。
今年9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从去年第16位跃升至第9位,自2016年以来重返全球前十。有媒体分析,相关排名再次证明,迈向由治及兴的香港“磁力强劲”、活力依然,海内外人才“用脚投票”、纷至沓来。
留才:助人才“落地生根”
“三零六二四七零零……”课堂上,十多名学员专心聆听导师发音,随经典粤语歌《数字人生》节奏,练习咬字。
这是今年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特意为新抵港人才举办的粤语学习体验班,也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留人才”,积极为人才在港“落地生根”提供多维度支持的缩影。
去年10月,特区政府成立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为各类人才“迁港”“知港”“留港”作出支援。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等社会团体亦举办各类活动,让人才安心、放心在港发展。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全年,协会举办招聘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近70场,涉及就业支持、社会文化融入、子女就学等范畴,服务数十万人次,为他们创造长期在港居住、工作、发展的条件。“来港人才反应热烈,表示这对他们融入香港多有帮助。”
用才:为人才创造发展机遇
从“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2024”,到“香港高才就业展览2024”,2024年全年,香港举办多场人才博览活动,特区政府、高校和企业努力为新来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同时,香港还注重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联动,完善区域内人才引进、培养、流动的战略布局,为高端人才创造更大舞台。今年5月,大湾区“9+2”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海外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
“2024年是香港留人才、用人才的‘人才落地之年’。”尚海龙表示,展望新一年,特区政府需在“如何用好人才”方面多下功夫,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尤其要用好来港人才中的企业家资源,让他们能将香港优势与自身产业结合,创造发展新机遇,为香港经济带来新活力。(完)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岸田首相在旧金山举行会晤,重新确认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双方应共同努力,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持续改善发展,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始终坚守的原则。后续,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与联合国外空司等机构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跟日本的情况不同。当年日本降杠杆是被动和急速发生的,我们在多年前就主动采取降杠杆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当前中国银行系统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但不是当年日本闪崩的情景。中国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仍有大量新增购房和改善需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房地产企业信心和居民住房消费预期,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