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气候变暖“推波助澜” 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再创繁花电视剧25集免费观看胡歌新高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称,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次达到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报告揭示,全球气候变暖“推波助澜”,海洋逐年不断刷新变暖纪录,已然成为一种“新常态”。
该国际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领衔,联合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全球31个研究机构的54位科学家组成,他们合作完成的《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北京时间1月10日下午在专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AS)上线发表。
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成里京研究员介绍说,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海洋正在加速变暖。来自全球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产品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再次达到历史新高: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2023年增加了16±8ZJ(1ZJ=10的21次方焦耳)(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数据)、18±7ZJ(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数据)。
海洋热含量增加的数据是何概念?科学家科普指出,以2023年中国社会的总用电量为基准,如果将16ZJ的热量完全转换为电能,其能量储备足以支撑中国全社会的用电需求约450年之久。
海表温度也在破纪录
与此同时,作为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天气与气候的海表温度——海洋与大气接触处的温度也在破纪录: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比2023年高0.07℃(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数据)、0.05℃(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0.06℃(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数据),创造出现代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新高。
不过,海洋的加速变暖和热量的累积并非全球均匀分布,其地区差异非常显著。《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通过分析海洋变暖过程的区域特征发现,2024年,印度洋、热带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南大洋等区域海洋热含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全球海洋大规模增暖的新特点,即热带地区、西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等海区海温变化波动较大,主要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现象的调控。
全球变暖“推波助澜”
国际研究团队指出,海洋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已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24年,全球有104个国家记录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温度,多地经历极端天气事件:大范围的干旱、热浪、野火,影响南非、南亚、菲律宾、巴西、欧洲及美国东北部;3月,澳大利亚大堡礁发生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事件;7月加勒比海地区、9月的美国东南部及中国海南地区,先后遭受多次超强台风(飓风)的袭击;10月底,西班牙遭受到“现代史上西班牙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的袭击。
此外,海洋持续变暖会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影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是台风、飓风等极端天气的能量来源,更暖的海洋也将导致未来台风更强、降水更多,给陆地造成经济和社会损失。这些极端气候事件背后,都有着地球系统增暖的“推波助澜”。
据了解,《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同时还发布了4个国际机构的2024年海洋数据,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的海温数据、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再分析数据、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的海温数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温数据。(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安徽数据均创新高。其中,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9.4%、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18.5%、23.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安徽接待游客49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8%,相较2019年分别增长36.2%、55%,均创历史新高。
揽客方面,“老家河南”遥遥领先,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安徽排在第二位,接待游客4974万人次;山东紧随其后,接待国内游客4871.2万人次;四川位列第四,共接待游客4207.58万人次。此外,广东、贵州、浙江、江苏接待游客均超3000万人次。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中国已经有超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例如上海、江苏、杭州等多地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法规。“L4级别的全无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一定是今后网约车发展的一个不可逆的趋势。”T3出行副总裁李京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